物流专题
物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方案研究———以韩国物流企业为主
更新时间:2013/3/13 9:58:00 来源: 浏览:1089 次摘要: 物流产业摆脱提供单纯的配送服务形式,转变为综合性的统一物流服务体制,但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金融及油价不稳定等不确定性的影响下,韩国物流企业经营面临着不小的困难,需要积极探索应用电子商务制度的解决方案。为此需要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和搭建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搭建及应用被认为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电子商务、e-Logistics、韩国物流企业 一、 物流产业和电子商务的趋势 现代物流是在国际产业上形成了新兴的服务产业,所有的发达国家没有不把物流业作为战略问题来研究。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很快,中国也是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国际物流的总量规模稳步增长,物流空间进一步扩大。现代物流可以说是电子物流。为什么把现代物流业说成是电子物流?因为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差异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传统物流可以简单讲解决所有的商品时间和地域的转移问题,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是我们讲现代物流不是这个概念。现在很重要一个东西,现代物流业是讲资源整合,要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我们现在讲不管铁路也好,公路也好,集装箱运输也好,这都不是在物流市场里面的资源,这时候资源应该提到物流市场。这样做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靠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如果我们没有信息网络技术,现代物流还只停留在传统的物流概念上。本论文提到物流产业与电子商务之间应用方案,主要以韩国物流企业的应用方案为主。 (一) 物流产业的变化和电子商务的扩散 随着电子商务急速扩大,在线询价、订货、支付等流通业务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解决物流问题和是否进行物流服务差异化,对电子商务行业收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以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完成物流,除了可以在线完成物流的数码产品以外,其他产品无法像网络上那么快速,因而追求物流活动效率化和速度化非常有必要,今后将非常需要实施克服时间差,追求客户满意度的物流服务差异化战略。(李宰勋,2007) 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扩大,物流产业的结构也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物流流程结构“生产者—> 批发商—> 零售商—> 消费者”,变化为电子商务领域的 “生产者—> 物流中心—>消费者”结构。(参考表-1) 此外,企业经营环境也要求正确、迅速地判断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实施积极的措施。原有交易只需要流通点的销售信息,而电子商务则需要关注个别客户的订单信息,实时追踪管理配送货物等. 表-1 原有交易和电子商务物流特征比较 区分 原有商务中的物流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 物流领域 - 物流中心 → 流通点 - 限制最终配送点,集中化 - 物流中心→ 消费者 - 最终配送点的分散,广域化 配送时间 - 比较充分的研制周期 - 配送时间的事前计划(固定) - 超级缩短 - 无法做配送时间的事前计划 - 可选择配送时间 配送 货物量 - 最小一批(lot)单位的配送 - 最小一个单位配送 管理方式 - 减少费用的管理体系 - 价值指向性管理体系 物流信息 - 流通点的销售信息 - 个别客户订货信息 - 个别配送物品的实时追踪 资料:闵京辉等(2008) 在这种电子商务制度的变化中,物流产业的形态也在持续变化。这种物流产业变化过程按主题进行分类,可分为:第一方物流(1PL: First-Party Logistics),第二方物流(2PL: Second-Party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3PL: Third-Party Logistics),第四方物流(4PL: Forth-Party Logistics)等(Cass Information Systems, 2005)。 其中,当今热门的第三方物流,是以货主企业为了诸如客户服务的提高、减少物流费用而提高物流活动的运营效率,获得经济优势等为目的,把物流活动外包给物流专家。这是把包装、运送、保管、装卸、物流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物流活动委托给外部专门的企业,提高本公司的物流效率的方式。(黄仁洙,2006)换句话说,第三方物流与原有的物流外包的区别在于,货主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关系由交易为基础的关系转变为战略性提携关系,服务内容也超过了代理和提供运送、保管等部分性物流功能,发展为提出物流战略计划及提高统一的物流服务等更加紧密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持续发展竞争优势,引进信息技术,扩大发展成综合性的物流管理(Integrated Logistics)和供给管理已经成为发展趋势(Dawe,Richard L,and Rogers, Dale, 2006)。这就是可称之为供应链整合的第四方物流(4PL: Fourth-Party Logistics),为了向货主提供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提供商补足自身缺点,联合其他公司的经营资源、能力及技术,提供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沈相真、池相勋,2006)。 (二) e-SCM和e-Logistics的登场 如上所述,为确保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要具备创造价值的基本能力,正确预测客户的需要,根据客户需要的变化,迅速地做出解决方案。为了获得这种能力,需要强化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的内部努力的同时,通过连接供应商、子公司、客户供应链(supply chain),从总体性的观点综合管理商品(product)、服务(service)、信息(information)、现金(cash)的流向就变得尤其重要(参考图-1)。 图-2 供应链的范围(Supply Chain Scope) 资料来源:金哲民、申昌勋(2008) 另一方面,e-Logistics是专业物流企业以网络为基础,在线实现运送、保管、包装、装卸、库存管理,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等多样附加值物流服务,缩短在线和线下的时间差,最大程度上满足货主的要求,并在综合供应链连锁管理的概念下,有效地支持相关物流流程的活动。但是,e-Logistics为了确保电子商务相比原有的物流网的价格竞争力,必然需要减少物流费用,迅速、正确地搭建以需求者为中心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相关的物流由于运送上的困难,网络物流应由与货主相连的业务部门执行。 以网络为基础的e-Logistics 服务的发展阶段,货主通过网站掌握物流企业的位置、运费、服务等基本信息,跟踪货物。另外,可实时地提供物流及库存信息,通知货主专业物流企业的运送延迟等例外事项。也可以通过网络,协助运营货主和物流企业之间的物流业务,完成在线合同、正点到达等运送服务评价,索要运费及结算业务。所以,专业物流企业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综合供应连锁管理下,合理有效地进行运送,库存管理等业务,搭建网络货物跟踪查询系统(GPS),提供高品质的物流服务(朴洪均,2006)。 (三) RFID的扩大 韩国产业资源技术标准院为了减少年均70兆韩元的物流费用,从2004年7月起实施了《物流标准设备认证制度》,为了在韩国国内实施单元货载系统[1](Unit Road System),韩国政府不仅推出了国家标准托盘(1100*1100mm)的认证,而且为了促进物流系统引进信息技术(IT),制定了RFID、电子文档(EDI)等物流信息领域的标准规范。 即,《物流标准设备认证制度》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施的制度,以物流设备的国际规范(ISO、IEC)和韩国国家规范为基础,针对韩国国内企业现状,制定了标准规范,对物流设备生产者及用户进行认证,向认证企业提供新增物流设备资金、政府资金和税制的支持。稳定实施物流标准设备认证制度后,每年将提高5%的物流标准化率,到2010年预计达到美国55%的水平,2014年提高到欧洲85%水平。一旦确立物流系统的统一运送体系,物流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2015年预计将减少10兆韩元的物流费用。韩国正以东北亚物流中心国家为目标,建立智能型物流系统,从此可以看出,RFID将成为搭建该系统的核心要素。另外,与目前物流流通市场上使用中的条形码(Bar-code)只能拥有价格、制造日期等信息限制相比,RFID可记录几倍或几十倍的信息,除了条形码信息外,还可管理产品的原产地、产品的中间移动过程、产品状态、产品购买记录等多种信息(金光、金南虎,2007)。 正因为如此,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应用于物流流通市场,用无线方式传送信号,远程状态下可自由地扫描大量的信息数据,自动识别RF信号,可同时识别储存在集装箱或托盘单位等的约200余个产品信息。另外,还包含了为了了解产品的移动路径的产品追踪效果,从管理角度上来说,可极大地提高效率和减少费用。 物流企业可通过应用RFID的物流信息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使用RFID实时地对仓库内所保管的库存进行管理,并通过车辆追踪,支持有效的运配送,可以大大地减少物流费用(李恩坤,2007) 二、韩国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制度应用方案 在物流产业急速变化的今天,世界金融及实物经济危机正严重影响着韩国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再加上不确定的经济变数、物流客户的需求变化、政府支持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都导致了韩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低下。 韩国物流产业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存在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落后的问题,具体原因在于运配送技术和运营系统管理的不足和缺少相应的多种物流服务。具体分析其原因: 首先,技术和系统应用不足,这是因为对作为减少物流费用的重要因素的电子数据交换(EDI)、仓库管理系统(WMS)、运送管理系统(TMS)、尖端货物运送信息(CVO)等[2]的变化的措施实施较慢。接下来,未达到物流服务多样化,这是因为许多货主不满足于第三方物流的优点及效果,不进行整体外包而实行简单功能为主的外包。 客户所需要的物流服务是接收订单、执行、保管、运配送、信息提供等一站式服务(one stop service) 和全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服务。另外,物流基础设施的运营策略仍然未成熟。复合货物终点站、流通中心等供应从中长期角度会增长,但需求不定的供给、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运营人员的储备、策略提供、信息体系的应用等方面都被认为是初级水平(尹政燮,2006)。 考虑到这种情况,韩国物流企业应通过搭建物流信息系统,通过搭建e—SCM,强化竞争力,通过物流服务的多样化、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培养、扩大对IT技术的投资,来减少物流费用并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 引进信息技术和搭建物流信息系统 为了应对急速发展的电子商务,韩国物流企业需要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并搭建信息系统。物流应追求迅速、准确、低费用,因此,信息技术的引进和物流信息系统的搭建及应用成为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 众所周知,尖端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提供一站式服务,而且成为减少物流费用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搭建与货主企业的信息系统维持交互的电子数据交换、仓库管理系统、运送管理系统、尖端货物运送信息等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物流系统。换句话说,过去的物流企业的主要业务是简单的搬运货物、保管货物,将来,为满足日益高级化、多样化的客户需求的服务并通过开拓海外市场,确保国际竞争力,将其作为自身生存战略,必须搭建新型的物流系统。 韩国政府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专业企业,正在实施 《综合物流企业认证制度》。其中,认证项目中包括信息化投资的项目,这无疑将加速物流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资。 与之同时,物流服务从运送、装卸、报关、保管,扩大到战略性库存管理、加工、货物追踪等功能。物流服务正作为经营战略及重要的市场工具,提升着其地位,物流供应网管理中搭建由先进的供应网可视性(Visibility)系统、生产、金融、贸易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物流系统,是提升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通过e-SCM搭建,强化竞争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物流网更加复杂,如何迅速、准确地获得物流网络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另外,当今的运送不仅仅意味着以最低廉的价格把货物从仓库送到客户手中,而是应用数字化的技术,在供应商到客户的供应链中,从物资、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性管理。即,为了满足与电子商务执行相关的供应商、客户以及企业内部的多种需求,提高业务效率,确保竞争优势,需要引进战略性经营策略e-SCM(金昌洙,2007)。 最近几年来,FedEx、UPS、DHL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特快配送市场中走出来,通过多种物流企业的M&A和搭建应用信息技术的e-SCM提供着综合性的服务,成为其他竞争物流企业模仿的典范。国际物流企业e-SCM搭建策略的优点是可提供客户所需的物流服务及最佳的客户服务并获得客户满意度。由此可见,如果韩国物流企业搭建拥有新的经营革新策略的e-SCM体系,就可以提高竞争力。 (三)物流服务的多样化及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培养 当今韩国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是,相比发达国家规模零散,仅仅限制在运送、保管等部分物流服务,没有条件处理物流全过程。再加上许多货主不信任第三方物流系统,只处理功能为主的外包工作,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比较缓慢。 因此,韩国物流企业在综合化、大型化、专业化过程中有必要积极引进应用电子商务制度。但为了使韩国物流企业在网络物流或e-SCM执行中起到主导作用,需要大幅改善物流服务的种类和专业性。即,为了开发可满足实际需求者—货主需求的客户满意型物流服务的商品,要实现物流企业间的战略性提携,乃至根据M&A实现规模的大型化、专业化、多功能化。 综上所述,客户所盼望的物流服务的形式是可以解决从订单及接收、履行、保管、运配送、信息提供等所有服务的一站式服务(one stop service)和不仅仅局限在国内,而是到达世界任何地方的全球化的服务。因此,最近实施的综合物流企业认证制度可以被认为是扩大综合物流企业支持,鼓励物流企业的大型化,确保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为了在与已经扩大国内事业的跨国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韩国国内物流企业与相关企业建立战略性的提携或转换为通过M&A的综合物流企业,被认为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物流企业引进和应用电子商务,只有在拥有综合地掌握物流相关知识、品种的知识、网络、EDI等信息通讯技术知识专业人员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应用,并提高竞争力。 但是,现在韩国许多物流企业的现状是缺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了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大学和信息技校应具备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系统,补充师资力量,物流企业本身也要通过自身的在线远程教育实施电子商务实务教育,使企业培养电子商务实务者。另外,要协调产、学、研,制定电子商务标准教学课程后,共同开发相关的教材。 (四)扩大对IT技术的投资 如上所述,韩国物流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应用将成为未来物流产业的核心要素的方案,无论是RFID技术,还是已经应用广泛的GPS、无线通讯技术等。 虽然目前适用于物流流程的具体实例很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应用期间,RFID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整个物流程序。另外,具有韩国全国范围内扩大趋势的ITO系统、GPS、无线通讯技术等普遍化后,物流的可视性回报以及速度、准确性、效率性等将会大大地增加,韩国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减少物流费用,韩国物流应持续扩大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投资。 三、结语 近年来,物流产业摆脱提供单纯的配送服务形式,转变为综合性的统一物流服务体制,但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金融及油价不稳定等不确定性的影响下,韩国物流企业经营面临着不小的困难,需要积极探索应用电子商务制度的解决方案。 为此,首先需要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和搭建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搭建及应用被认为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尖端物流信息系统是提供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的核心要素,减少物流费用的重要的因素,并需要迅速地应对电子数据交换、仓库管理系统运送管理系统、尖端货物运送信息等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搭建等信息技术变化。第二,需要通过搭建e-SCM,提高竞争力。随着电子商务的扩大,物流网络更加复杂,能否迅速、准确地掌握物流网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即,运送不仅仅是简单地以最低廉的价格把货物从仓库运送到最终客户手中。另外,韩国电子商务市场趋势也逐渐扩大到海外客户,通过搭建应用新经营革新方法的e-SCM,在物流所有的流程中确立战略、供应链计划等,加速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物流服务的多样化及培养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即,为了开发出可以满足实际需求者—货主的要求的物流服务产品,需要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战略提携,依据M&A的规模大型化、专业化。在当今社会,客户所需要的积极的物流服务的形式是从订单接收到执行、保管、运配送、信息提供等解决所有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和不仅仅局限在国内,而是到达世界任何地方的全球化的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物流企业的大型化和信息化是必要的。另外,培养综合性地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的专业人员也极为重要。为培养适合电子商务的人才,需要具备教育系统,补充师资,物流企业本身实施电子商务在线远程教育,制定产、学界和的电子商务标准教育课程。第四,需要对IT技术进行投资。近年来,RFID技术,还是已经广泛应用的GPS,无线通讯技术等技术将成为未来物流产业的核心要素,对信息技术的投资需要持续进行下去。
推荐新闻




川公网安备 510903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