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题
武汉专线物流发展“高歌猛进”
更新时间:2013/3/13 9:36:00 来源: 浏览:958 次武汉专线物流是对外贸易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武汉物流的发展,武汉到广州物流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但随之带来的港口物流管理无序、一哄而上、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分外明显。如何打破瓶颈,制订规范,实现物流的规范化、高效化、现代化、国际化,成为当务之急。
武汉专线物流发展“高歌猛进”
近年来,武汉物流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1年创历史新高,通过武汉到北京物流实现的部分接近65%。
由于武汉到上海物流业也已成为广西优先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国家先后批准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武汉物流中心的建设,广西北部湾区域的保税物流体系已经形成。2009年,南宁被明确定位为“西南区域仓储物流中心”,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2009年以来,钦州保税港区一期工程、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凭祥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等一批批物流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十二五”期间,广西还将不断加强港口建设,将建成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北海港域 3个超亿吨级港域,广西北部湾港的总体吞吐能力将达到3.57亿吨。
武汉到成都物流标准化作为港口物流的高效运作重要保证,是提高港口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构筑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必要前提条件。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物流标准化作为技术支撑。
物流标准化滞后成发展瓶颈
然而一直以来,物流标准化的滞后是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尽管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支持物流标准化工作,但广西乃至全国的武汉物流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物流成本比较高,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了武汉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武汉到南京表示,物流标准化滞后的问题已发展成为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其向规范化、高效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一是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由于起步较晚,武汉到长沙一些地方尚未把物流标准化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主动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意识不强,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物流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二是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工作滞后,严重制约了向物流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在物流管理中,统一的数据信息对供应链成员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非常重要,数据传输格式、接口、产品分类、编码的标准化对数据交换速率具有关键作用。
三是长期以来缺少为企业提供国内、国际及东盟物流标准咨询和服务的物流标准信息平台。
推荐新闻




川公网安备 51090302000120号